第(1/3)页 戴森球计划! 这是前世蓝星,很多科学家都趋之若鹜的一项能源获取技术,不过一直到林叶穿越到湛蓝星之前,这项未来科技依旧停留在假说的层次上。 直白来说,“戴森球”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在恒星周围的壳状轨道结构,从而收集来自恒星散发的全部能源。 未来的星系发展,任何文明都会用尽自己星球的全部资源,从而进入资源枯竭的状态。 可控核聚变,小型化可控核聚变,这些技术之所以会诞生也都是为了缓解文明的资源枯竭状态。 这是一个文明往前进步,不得不面对的最大难题。 但可控核聚变技术终归是妥协之举,单纯靠核聚变产生能量,终归是有限的。 核聚变产生的过程同样需要物质作为基础,需要氘这种物质,长久的消耗下去,早晚会用光。 这个时候,人们就想到了利用恒星的能量。 按照前世蓝星的研究,其实每个行星能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1/10九次方之一,巨量的太阳辐射能其实都是被直接消耗掉了。 如果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太阳能量,那将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能源宝库,足以应对文明往二级文明、三级文明方向迈进! 一些科学家认为,能否利用恒星能量,也是一个文明有没有步入二级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林叶想要碾压这个战区的这些妖魔鬼怪,在副本中实现有效的利用恒星能量是必须突破的一道关卡。 不然到时候自己各种科技,各种星际军团蹭蹭地往外造,如果没有巨量的能源支持,那到时候创世空间一定会报错的。 因为创世空间虽然万物皆可生成,但归根结底是要讲逻辑的。 你的这些武器也好,军团也好都没有足够的能量供给,还谈什么副本设计?! 从外观上来看,戴森球其实就是一个将恒星囚禁其中的网状体。本质上是一个由接受器和能量转换器构成的球。 其实后来,人们在戴森球计划的基础上又想出了更多的妥协方案。 比如说,由巨大数目密集环绕太阳的独立结构组成的戴森云。 再比如说,百分百拦截太阳能量输出的戴森壳。 还有通过太阳帆卫星-即通过巨大的承受光压压力的太阳帆来抵消太阳的重力拉力的太阳能收集卫星的戴森泡。 但说到底,这些都是一些妥协方案罢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