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实力大增-《太昊天帝》
第(2/3)页
“就这里吧。”伏羲此刻所站的地方,正在两个巨大光团的中间。
之所以选择这里,其原因有二,其一是这里有着两方的力量,在吸引所进来的功德能量,如此可以稍作一下平衡。
当然,若是真的处于正中间的话,伏羲即便将这股能量凝结了,也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这股能量早晚会被侵蚀的消散开来,因此,他所选择的这个点就很重要了。
不仅是在两方光团的中间,而且,还是更为靠上的地方,与两方光团,正好形成了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
地方选定后,伏羲便开始了凝炼,他要将这股能量凝炼成一棵树。
这颗树是以他的太极图一样,有五行也有阴阳,而且,除了阴阳五行之外,还有着许许多多的东西在内。
太极图为底盘,也就是土壤的意思,接着,伏羲便由神念为笔,一笔点出。
这一点,便是一切的源头,一切的根源所在,可以看做成原点,也可以看成是一粒种子,一粒树种。
再画第二个点,并将之连接在一起,便成了一条线,可以将其看成树种发出来的嫩芽,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根茎。
这条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弯弯曲曲的曲线,但是,无论直线还是曲线,在线的本身,或者说嫩芽自己看来,这条线都是直线。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那句,自己不知自己长啥样的意思。
而再画一个点,将之连接在一起后,便成了如今的等边三角形,也可以称之为三才。
当然,也可将其看成是树根,根茎可有许多,但却都只是种或芽的分支。
有了树根、种子与嫩芽,这颗树就算是立起来了。
这就如同,伏羲现在选好的地点,将树种栽下,令其生根发芽,是一样的道理。
只有,同时借助两股力量的纠缠,和它们之间的互相排斥,它的三才可以立足于此。
若是偏向一方,那么等待他的就是,三的灭亡,早晚会被偏向的一方吞噬掉。
因此,不论是等边三角形也好,还是三才也罢,都是可以循环的状态,都是已经形成了一种立场,因而,数立于三。
所以,三为树根,也是相得益彰,有着无数根茎,树不但立起来了,而且,还非常的稳健。
再画一点为四,四可以看成分支,但也可以看成是二的分流,分支虽多,但却不及分流来的多。
而且,四本应该就是那颗二的嫩芽,只是长大了而已,有了自己的意识的嫩芽,自然就是树干了。
而有了意识的树干,自然就会分枝,自然也就缺不了无数的小枝。
分枝后的小树枝,自然也就是一种变数的存在,因为,它是有着许许多多枝条。
当然,也可以只有一根,但这样的树是不成立的,因此,也不会有,即便有,也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非树,也就是不能称之为树的东西。
所以,四为便为嫩芽的分支和分流,也就是树干和树枝,因而,四为数之变。
再画一个点,就是第五点了,而此时的这颗树,便已经长出了叶子,有了树叶的大树,便已经成型了。
成型后的大树,便有了反哺过程。
正所谓,落叶归根,正是这个反哺的过程,也形成了一个圈,这个圈可以将其看成树根、树干、树叶之间的反哺过程。
而这个过程自然离不开因果循环,有了这些,才是一棵完整的大树。
当然,在伏羲眼中,却也可以将其看成五行循环,五行形成,相生相克,便可循环往复,在伏羲看来,这就是大树世界的根基所在。
树种为原点,嫩芽为直线,树根则是三才,树干就是分支,树枝则分流,那么树叶便已然促使着大树成了型。
当树叶落下后,树根将其吸收,化作养分的同时,又反哺给了树干,树干便会再次生长出树枝,而树枝也会再次长出树叶。
这便形成了一个循环的状态,这个循环状态,犹如五行般既相生又相克,在循环往复的同时,也已然成型,因而,数成于五。
而这里的'数',在伏羲看来,又无疑是一方世界了。
世界已成,其中不仅有着树木,还有着五行,树木代表了世界之中的生机,五行则代表了世界的根基。
再画一点,就成了新的起点,因为,它只能在五行循环的圈内,若是出圈了,就与这个世界没有了关系,就不能称为起点,而是新的原点了。
因此,第六点需在圈内,新的起点,便是这颗树上开出的花朵了,所以,可以将其看成为——因。
世间中的一切事物,有因必有果,树木也是如此,开花必然会结果。
因而,六便是数之因,七就是是数之果了。
因果可循环,阴阳自然也是如此,所以在伏羲看来,六为花朵和数之因的同时,又何尝不是阴呢?
正所谓阳由阴生,不正是开花后,所结出来的果吗?
所以,在伏羲眼中,六与七又可以称之为阴和阳。
“这第七点,一旦画出,便是,世界之中既有了因果,亦有了阴阳。”伏羲暗道。
“因果可循环,阴阳亦可循,因而,六为数之因,同为数之阴,七为数之果,又为数之阳,数也自然也繁盛于七也。”
“这也是为何,七这个数字,从古至今就神秘莫测,同时,又是那么神奇无比了,因为,它真的太特殊了。”
“万物生灵,即便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却也逃不出阴阳循环,更逃不过因果定律。”
“无论是大罗金仙,又或是挣脱了大道束缚的道祖圣人,都不曾跳将而出,真正能跳出来的,恐怕也只有那四位天人了吧?”想到此处,伏羲都不禁深吸了口气。
这是因为'七',它太过神秘了,将八完全的都掌控在了它的手中。
没错,八自然就是万物生灵了。
八之所以是万物生灵,也正是因为它在七的掌控之中。
如此说来,可能会觉得饶舌,但若是仔细一想,也就明白过来了。
再将一到七看成树木,一为树种,二为树芽,三为树根,四为树芽、树干和树枝,五为树叶,六为树花,七为树果。
无论是它们之间的存在过程,还是它们之间的反哺过程,都存在了因果纠缠。
例如:以下的对话。
树果对树花说:“你虽然好看,但却没有我的用处大,我不但好看,而且还好吃,无论谁见了,都会选择我,而对你顶多也就是看看。”
树花不乐意道:“哼,你可知道,你的出现,都是我的功劳?”
树果不屑的回道:“若不是,树叶反哺给树根,树干能这么高大吗?而你都不一定能开花。”
树叶一听,随即对树芽说:“听到没,你能生长的如此高大,都是因为我反哺给树根所致。”
树芽一听不乐意了,随即说道:“虽然你反哺给树根,有着很大的功劳,但是,若没有我的积极生长,你又如何繁盛的起来?”
这时,树根终于看不过去了:“好了,你们都不用吵了,其实,我们之间,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只有,树种才做到了真正的无私奉献,所以,我们都应该跟树种学习。”
“而不是每天都在攀比,就像我们体内的那些微小生灵那般,他们破坏我们,根本不懂得感恩一样。”
树花、树果等人,异口同声道:“难道他们都不知道,是我们将他们孕育而出的吗?”
“哈哈哈,别说是我们了,即便是生他们养他们的父母,他们之间都有很多,以怨报德的存在,想要他们感恩,难啊。”
“那么应该怎么办,才能让他们学会感恩呢?”几人又一起问道。
“唉,难啊。”但树根也只能叹息,却也给不出任何答案。
唯有伏羲,这时终于忍不住插言道:“想要让世人懂得感恩,唯有修心尔,想让世间和谐,也唯有修心之道。”
几人听闻,顿时恍然大悟,随即,便将修心之道,传入了它们各自的小世界中。
这时,只见一道道的功德之力,在顷刻间涌入了大树之中,方一进入,就在眨眼间被整颗大树,转化成了一股股的心力。
这些心力,便开始一遍遍的冲刷着,整颗大树的世界,让大树世界之中的那些,微小的生灵们,都被其影响,从而走向一条通往大道,走向天道的修心之路。
一到七是一棵树的全部生长过程,那么八又会是什么呢?
又为何说八,是建立在一到七的数字上呢?
原因很简单,树上除了树种、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花、树果外,还有着大树上面,所生长的那些微生物,和大树之上的害虫,又或是寄居于此的鸟儿。
这些都是围绕着大树,才能生存的万物生灵,因此,它们自然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大树的影响与掌控。
所以说,八为万物的同时,也为无限数。
正所谓:万物无极,空间有限,正是此理。
八为万物生灵的话,那么九就是大树的世界了,但凡世界,必定会有其尽头。
万物生灵可以无限的繁衍,但是,空间必定是有限的,而想要无限的繁衍下去,那么必然会打破极限,打破大树的世界。
然而,打破这个世界,那么还可以生存吗?
即便可以生存,那比之原来的世界,会更好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出来后即便可以生存,也不见得会比原来的世界好。
那么一来,为何不好好的爱护,原本就生存的空间呢?
第(2/3)页